我们用原有 IO 读写文件应该不会陌生了,顺带回顾一下,大致两种:
1. 在 InputStream 或 OutputStream 上读写字节或字节数组,读 InputStream 时用是否返回 -1 来判断是否到达末尾。
2. 包装成 Reader/Writer 可以直接读写字符串,进一步包装到 BufferedReader/BufferedWriter 就可以按行读写了。readLine() 时看是否返回 null 断定是否读完了最后一行。
现在我们要用 NIO 来读写文件,肯定是要用到 Channel 和 Buffer 了。一句话描述过程就是从 FileInputStream 得到的 FileChannel 中读取数据到 Buffer 中,再处理 Buffer 中的数据。看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FileInputStream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C:/Java/jdk1.6.0_18/LICENSE"); //得到文件通道 FileChannel fc = fis.getChannel(); //分配与文件尺寸等大的缓冲区 ByteBuffer bf = ByteBuffer.allocate((int) fc.size()); //整个文件内容全读入缓冲区,即是内存映射文件 fc.read(bf); //把缓冲中当前位置回复为零 bf.rewind(); //输出缓冲区中的内容 while (bf.hasRemaining()) { System.out.print((char) bf.get()); } } |
上面程序使用了一个与文件尺寸等大的缓冲区,正好能一次性把文件内容全部读入内存,如果文件过多将是十分耗费的内存的,所以我们可能须手工指定某个大小(如 1024,2048) 的缓冲区,然后分多次读入文件内容到缓冲区中。这时候程序就是下面那样子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FileInputStream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C:/Java/jdk1.6.0_18/LICENSE"); // 得到文件通道 FileChannel fc = fis.getChannel(); // 指定大小为 1024 的缓冲区 ByteBuffer bf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 读取通道中的下一块数据到缓冲区中 // 缓冲区的 position 即为当前缓冲区中最后有效位置 while (fc.read(bf) != -1) { //把缓冲中当前位置回复为零,前把缓冲区的 limit 设置为之前 position 值 bf.flip(); // 输出缓冲区中的内容 while (bf.hasRemaining()) { System.out.print((char) bf.get()); } // 清理缓冲区,准备再次读取数据 bf.clear(); } } |
留意对缓冲区的 rewind()/flip()/clear() 操作所产生的影响,即对 position/limit/mark 等标志的影响。最后提醒操作完之后,要关闭通道和输入流。
用 ByteBuffer 知道了怎么读文件内容(当然,还未涉及到中文内容)并打印到屏幕后,再来看看 NIO 怎么写文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FileNotFoundException, IOException{ FileOutputStream fos = new FileOutputStream("c:/nio.tst"); // 得到文件通道 FileChannel fc = fos.getChannel(); // 指定大小为 1024 的缓冲区 ByteBuffer bf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 要写入文件的字符串 String greeting = "Hello, Java NIO"; //把以上字符串逐字放入缓冲区 for (int i = 0; i < greeting.length(); i++) { bf.putChar(greeting.charAt(i)); } // 记得执行这个方法,使得 position=0, limit=30, 才能写入正确的数据 // 否则 position 为 30, limit 为 1024,将会把 30 之后的全部空数据(0) 填到文件中 bf.flip(); // 缓冲区数据写入到文件中,会把缓冲区中从 position 到 limit 之间的数据写入文件 fc.write(bf); fc.close(); //关闭文件通道 fos.close(); //关闭文件输出流 } |
同样的,如果是写入中文内容,也需要进行字符集的相关处理。执行后在 C 盘根目录下产生 nio.tst 文件,内容就是 Hello, Java NIO。此代码的关键之处就是对缓冲的 flip() 调用,你可以在调试模式下观察到 flip() 方法调用前后,缓冲区 bf 的 position/limit 属性的变化。试着注释掉 flip() 代码,看看两次生成的 nio.tst 文件内容是不是大相径庭。
所以,要用好 NIO,缓冲区的 mark/position/limit/capacity 属性应理解,以及 clear()/flip()/rewind() 分别会怎么影响到以上属性。
还有,虽然说通道是双向的,字面上不像流那样区分输入通道或是输出通道,但实际通道也存在只读或只写的特性,例如由 FileInputStream.getChannel() 获得的通道是无法写入内容的,由 FileOutputStream.getChannel() 获得的通道是不能读的,否则会抛出相应的异常 NonWritableChannelException 和 NonReadableChannelException。而且 Buffer 也存在着是否只读的属性。
前面的代码在这里只是说明用 NIO 读写文件应如何处理,并不是说比起用旧 IO 流式的写法效率就更高了。NIO 的高效率只会体现在有些时候,并非任何时候都优于旧 IO,那是块操作和字节操作的区别,用 NIO 时要小心内存。伸手就能摘到的梨用不着搬个凳子,何况旧 IO 实现起来还更简洁些呢!
参考:1. nio文件读写
2. 使用NIO的读文本文件
本文链接 https://yanbin.blog/java-nio-access-fil/, 来自 隔叶黄莺 Yanbin Blog
[版权声明] 本文采用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 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