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17 新特性

昨天单列了 Java 17 新特性之密封类型, 继续刷 What's New in JDK 17 - New Features and Enhancements.

switch 模式匹配(预览)

在 Java 21 才正式放出,主动就是原来的 switch...case 语句可以写成表达式的方式,有返回值, 无需每个分支的 break, 并增加模式匹配功能,比如匹配类型,带约束子条件,匹配 record 的字段值等,这里不展开说明,待到详细了解 Java 21 新特性时再深入研究。

新的 macOS 渲染管道

英文是 New macOS Rendering Pipeline, 主要是 Swing API 如果配置系统属性 -Dsun.java2d.meta=true 就可以用 Apple Metal 替代 OpenGL 加速渲染界面,很少写 Java Swing 桌面应用的略过。

新的 API 可访问大图标 

同样是在对 Swing 的改进,可用 FileSystemView 加载解析度的图标 阅读全文 >>

Java 17 新特性之密封类型

工作中所有项目都已升级到了当前的 LTS 版 Java 21, 眼看 Java 快要来到了下一个 LTS 版本 - Java 25,将于今年 9 月份发布。四年前记录过一篇 Java 10 ~ 16 一路向前冲(新特性一箩筐),其中夹杂着孵化,预览中的以及正式的特性。现在继续跟随着 Java 16 之后版本的特性,主要讲述正式的,可直观体验到的特性,孵化与预览中的特性只会简单提及。

先还是看下 Java 的发布日期安排 Oracle Java SE Support Roadmap

版本                     发布日                        原定支持至               延期支持至
Java 17(LTS)      2021/9                       2026/9                      2029/12
Java 18-20         2022/3 - 2023/3      2022/9 - 2023/9     N/A
Java 21(LTS)      2023/9                       2028/9                     2031/9
Java 22               2024/3                       2024/9                      N/A
Java 23               2024/9                       2025/3                      N/A
Java 24               2025/3                       2025/9                      N/A
Java 25(LTS)      2025/9                       2030/9                     2033/9

也就是每两年(9月份)会有一个 LTS 版本,中间若干过度版本。在正式项目中尽可能只用 LTS 版本,因为 LTS 版更稳定,且有长期的补丁,不能项目进行中不得不在进行非 LTS 主版本升级。 阅读全文 >>

SpringBoot 中自定义 Filter 支持 gzip 压缩的请求体

SpringBoot Web 项目要支持响应数据的自动压缩只需要在 application.properties 中配置 server.compression.enabled=true 即可,默认为 false. 这样对于默认 server.compression.min-response-size=2KB 达到 2KB 大小的响应,并且请求头中有 Accept-Encoding: gzipdeflate 就会压缩响应数据。

相关的配置请参考:SpringBoot Server Properties

  1. server.compression.enabled: 默认为  false
  2. server.compression.excluded-user-agents: 针对哪些 user-agents(逗号分隔) 不压缩,默认为空
  3. server.compression.mime-types: 会对哪些响应的 content-type 进行压缩,默认为 text/html, text/xml, text/plain, text/css, text/javascript, application/javascript, application/json, application/xml
  4. server.compression.min-response-size: 默认为 2KB

文本数据压缩比可达到百分之七八十,对于节约网络消耗来说是非常可关的,不过要些许 CPU 资源。说完了响应的自动压缩,如果请求数据较大也应考虑对请求进行压缩。比如客户端发送请求时带上 Content-Encoding:gzip, 并且请求内容是 gzip 压缩的。

提示:如果 SpringBoot Web 是放在 AWS API Gateway 后端,那么 AWS API Gateway 会在看到请求头 Content-Encoding 的值为 gzip, compress, deflate, 或 br, 会自动解压缩请求数据,然后转发解压缩后的数据到后端,这时候 SpringBoot Web 无需进行请求数据的解压处理。不过对响应数据的压缩是 SpringBoot Web 要做的,AWS API Gateway 并无该功能。

SpringBoot 默认不支持自动解压缩请求内容,如果手动在 Controller 方法中,可以接收字节数组,然后自行解压缩。比如定义如下的 Controller 方法 阅读全文 >>

实测 Tomcat maxThreads, acceptCount, maxConnections 参数及关系

使用 Tomcat 时应根据服务器的负载和客户端能接受的等待情可适当的调节 maxThreads, acceptCount, maxConnections 的值。这三个参数只有 maxThreads 是最容易理解,即 Tomcat 当前最大同时处理请求的数目,其他两个参数有些模糊。而搜索网络相关的解释发现一些相互矛盾的地方,本文将通过调整这几个值,实际体验它们对请求连接的影响。

在测试之前,先看看 Tomcat 官网的解释,你可能不信 AI 的胡说八道,官网仍然是最可信的。在关于 The HTTP Connector 一章中,找到它们三者之间的说明原文是

Each incoming, non-asynchronous request requires a thread for the duration of that request. If more simultaneous requests are received than can be handled by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request processing threads, additional threads will be created up to the configured maximum (the value of the maxThreads attribute). If still more simultaneous requests are received, Tomcat will accept new connections until the current number of connections reaches maxConnections. Connections are queued inside the server socket created by the Connector until a thread becomes available to process the connection. Once maxConnections has been reached the operating system will queue further connections. The size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provided connection queue may be controlled by the acceptCount attribute. If the operating system queue fills, further connection requests may be refused or may time out.

用 Google 翻译后 阅读全文 >>

Java ArrayList 默认容量及增长策略

早先对 Java ArrayList 的扩容理解是在 new ArrayList() 时会默认建立一个内部容量为 16(这个数值还是错的,往后看) 大小的数组,然而插入数据容量不足时会扩容为原来的 1.5 倍,并用 System.arraycopy()  移动原来的数组到新的大数组中,所以为了频繁的内部扩容操作,在已知 ArrayList 将来大小的情况下,应该在创建 ArrayList 时指定大小,如 new ArrayList(1000)。那么是否指定初始容量对性能会有多大的影响仍缺乏感性的认识。

本文通过具体的测试主要掌握以下知识

  1. new ArrayList() 默认容量大小(JDK 8 以前是 10, JDK 8 及以后为 0)
  2. ArrayList 何时进行扩容,以及每次扩容多少
  3. new ArrayList() 时是否指定初始容量值的性能对比
  4. 除了 ArrayList 自动扩容外,它会不会自动缩容呢?

new ArrayList() 的默认容量多少及增容策略

就像 JDK 8 的 HashMap 引入了红黑树改善性,随着 JDK 版本的升级 ArrayList 的内部实现也在演进。回到 JDK 7, 当我们不指定容量 new ArrayList() 创建一个对象时的实现是 阅读全文 >>

Java 中显式 throw 与调用只 throw 异常方法的区别

Java 代码中如果显式的用 throw 关键字抛出异常,那么在该分支中其后的语句不可到达,并且即使对于有返回值的函数也不必写 return  语句了。像下面的代码

以上代码是合法的。要清洁代码的话,最后的 return num + 1  不必写在 else 条件中,这样写只是为了验证抛出异常后不必有返回值。

比如我们想对该代码进行重构,把 throw 语句抽取到一个方法中,以便于在该方法中集中处理错误信息,于是变成了 阅读全文 >>

使用 Cucumber Java 进行 BDD 测试循序渐进

不得不承认因为 ChatGPT 为代表的 AI 的出现,让许多技术博客的写作者积极性大大降低。但本着以学习掌握知识为目的,实战,写下来对加强学习仍然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一直使用 AI 来解决技术问题,知识永远是 AI 的,至于说有了 AI 本应没有主动学习必要的性的话,永远保持像一张白纸,A4 大小,那真就无话可说了。

开发过程驱动有分 TDD(Test-Driven Development) 和 BDD(Behavior-Driven Development),大致的理解是 TDD 更关注实现细节,BDD 更接近于 QA 的测试,对领域的测试。BDD 从抽象中来讲更适于做面向用户的集成测试。当然在 AI 生成代码的年代可能单玩测试反而不那么重要,因为更多是一次性代码。

BDD 给人最典型的印象是 Scenario/Given/When/Then, BDD 最流行的测试框架当属 Cucumber, 它以插件的方式支持众多编程语方,如官方支持的用 JavaScript, Java, Kotlin, Ruby, Lua, Scala, C++, Go, OCaml, 还有其他半官支持的 Python, Swift/ObjC, Perl, .NET(C#, F#, VB), 以及非官方支持的 Rust, D, Groovy 等。

另外还有一个专供 Java 的轻量级 JBehave, 不过个人更推荐用 Cucumber, 因为 Cucumber 得到更多 IDE 如 IntelliJ, Eclipse, VS Code 等的支持,并能与 JUnit 4, JUnit 5, TestNG, 以及  Spring Boot 项目集成,内置的测试报告插件,多语言当然是个亮点。

本文主要关注 Maven 项目中如何使用 Cucumber, 循序渐进的从简单的测试开始,然后跃进到与 JUnit 5/ JUnit 4 的结合,以及普通 Unit Test 和 BDD 测试如何并存且可区分的执行,或者在 Maven 中创建独立的  src/bdd 目录单独存放 BDD 测试用例。 阅读全文 >>

多线程环境中使用 Mockito 来 Mock 静态方法

回看三年前的一篇日志 Mockito 3.4.0 开始可 Mock  静态方法,最后对 Mockito 产生的缺憾是它无法用来 Mock 非测试线程(主线程)中的静态方法调用。其实这也是可以变通的,下面慢慢道来。

首先回顾一下 Mockito  的静态方法 Mock 的使用方法,随着 Mockito 版本的升级,引入依赖的方式也发生了些许的变化,以 Maven 项目为例,如果在 JUnit 5 下用 Mockito 的 pom.xml 依赖中为

由它引入的全部相关依赖

阅读全文 >>

Java, Python 两种形式的 base64encode

在用 Python 写 Web 服务端代码时,用 base64.encodebytes() 函数对字符串进行编码,然后在 Java 端用 Base64.getDecoder().decode() 时无法解码,难道 base64 编码在两种语言间还有这等差异。Google 一下,得到的答案是在 Java 端要用 Base64.getMimeDecoder().decode() 函数解码。这一问题算是解决了, 不过后来又在 Python 写的 AWS Lambda 中输出

return {
    "statusCode": 200,
    "body": base64.encodebytes(b"short message"),
    "isBase64Encoded": True
}

以 AWS Lambda functionURL 的方式来访问,对于 body 中的小字符串是没问题,一旦 body 够大时在 Postman 或 curl 命令中无法直接展示出来,用 curl --output a.out 存成本地文件,打开后看到的是带换行的格式

H4sIAAZi7GYC/+19WXfcOLLmX+HxwxzXOS6b2AhiprvnyFtZt7yoJbdr6r74UEpKyq5UpjoXL/fX
D8AlkysIkCFmpo2H7pJJEBkAAsCHQMQXf/t6HX/YrO83a++P168+xcvVdDH/+yP6lOGnzEciCNHn
gD7yTufT9evpLD6L1rd/f3Q6n03nsXexXk7nN4+8F4v59fRms4zW8uNtHdjH9KkfPEXoM6JPsf8U
......

阅读全文 >>

ThreadLocal, InheritableThreadLocal 以及 TransmittableThreadLocal

ThreadLocal 是 Java 编程人员要掌握的一个基本类,似乎没什么太多要说。但因为本文要牵出 TransmittableThreadlLocal, 再顺带说下几乎隐形的 InheritableThreadLocal。

ThreadLocal 用于保存与线程绑定的数据,它在框架内部使用的很频繁,但凡见到 XxxContextHolder.currentContext() 之类的十之八九用到了 ThreadLocal, 如 Spring 框架中的

RequestContextHolder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