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S 与 mTLS 的私钥交换过程

不管是 HTTPS, SSH, SFTP, SCP 等都涉及到 SSL(Secure Sockets Layer) 或 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以及使用非对称加密交互私钥的过程。

很久很久以前傻傻的认为所谓的非对称加密是像 MD5 那样内容加密后,无法从 MD5 码中还原出原始内容,其实那不就加密,是摘要(Digest)。非对称指的是加密与解密使用是不一样的密钥,即用公钥加密,私有解密。

提到 SSL 和 TLS, 顺便了解一下它们的极简史

SSL 由 Netscape 于 90 年代开发,SSL1.0(94 年,未公开), SSL 2.0(95 年发布), SSL 3.0(96 年发布), 后来 IETF 出了个 TLS 1.0 作为 SSL 3.0 的继承者,再就是后面的 TLS 1.1(2006), 1.2(2008), 1.3(2018)。2015 年 TLS 正式的取代了 SSL,从此江湖不再有 SSL 了,而我们习惯说的 SSL 只是在向曾经的 Netscape 致敬,其实指代的就是 TLS。

HTTPS 并非一直使用非对称加密进行数据通信,而只是用 TLS 安全的交换密钥,而后的数据通信使用私钥进行对称加密。如果数据通信都用非对称的方式性能是不允许的,所以只用非对称的方式进行密钥交换。 阅读全文 >>

Python 实现 RSA 非对称加解密

在阅读《HTTP/2 in Action》的 HTTPS 一节后,不觉一脚踏入到非对称加密这一领地而不能自拔。与非对称加密相对应的是对称加密,有点像是由一把钥匙反锁的门,只能用同一把钥匙打开; 而非对称加密是用一把钥匙反锁门,但只能用另一把特定的钥匙才能打开它,锁门的叫做公钥,开门的叫做私钥。

在此之前我理解的非对称加密以为是像 MD5 那种摘要(Digest), 由明文生成的 MD5 摘要信息是无法还原出原始数据的,谬以为那就是所谓的非对称。

1976 年,两位美国计算机学家 Whitefield Diffie 和 Martin Hellman 提出了非对称加解密的的构思。1977 年三位数学家 Ron Rivest, Adi Shamir 和 Leonard Adleman 实现了非对称加密算法,即 RSA,取自这三个的姓的首字母

具体的 RSA 算法原理可参考阮一峰的两篇网络日志:RSA算法原理 (一)RSA算法原理 (二), 大致就是通过互质的两个数,计算欧拉函数, 模反元素,最终算法公钥和私钥,公钥加密的数据只能用用私钥解密,以当前的算力,只要 RSA 的密钥足够长,如 1024 位以上,私钥是无法通过公钥推断出来的。 阅读全文 >>